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4:39:00
辽宁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是国内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的重要基地,凭借在社会保障、人口学等领域的深厚积淀,积极投身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与应对,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举办学术论坛
学院明确自身在加速推动辽沈地区的社会治理和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的目标任务,积极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结合老工业基地社会现实状况,服务老工业基地振兴。
学院成功承办第九届全国社会保障教学研讨会,来自70多所高校的120余位学者、教师参会。与会者围绕社会保障学科,积极交流研讨,明确基于时代变革、数字全球化视野下社会保障研究的重要意义,搞懂、讲清社会保障的重要议题,推动社会保障学科持续系统发展。
学院召开第5期“中国开放·宏观经济论坛(COME)”,聚焦“新时代社会保障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明确人口高质量发展及社会保障相关问题对完善公共政策体系、引领新质生产力进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人口老龄化问题、老年健康问题,剖析要解决好养老问题所需的各种资源与面临的现实困境之间的矛盾,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思路对策。
学院先后举办“全国社会保障青年学者论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政府管理创新”等重要学术会议,积极吸纳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参与,为青年人才开展人口老龄化思考、研讨等创造机会。
积极开展科研
学院聚智聚力发挥智库作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研究,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在人口老龄化研究领域成果丰硕,不仅为国家层面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规划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地方政府在养老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学院积极承担国家和地方老龄化相关课题,深入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成功获批系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标志性研究课题。
学院积极创建崭新的思维范式,“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被学术界广泛使用,成为相关部门施政参考工具之一。“小步渐进推迟退休年龄”“确定最优缴费率以实现养老金收支的动态平衡”等多项研究成果被采纳,并对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学院探索科研反哺教学机制,学生以社会现实场景真实问题为基础的毕业论文选题达100%;学术成果转化为案例、实验等教学资源20余项;发表多篇权威期刊论文,涵盖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着力培养人才
学院始终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懂方法、善执行”的教育目标,以解决东北全面振兴征途上所遇到的重大、重点、关键、急需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真实问题为载体,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与内容;通过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锻炼,有效避免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培养出一批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学院全面实施本科生4年导师制,构建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贯穿的“三全育人”新格局。本科生导师制通过个性化、精细化指导,围绕“学业规划指导、职业规划引导、人生规划辅导、科研训练参与、心理健康关怀、综合素质提升、师生沟通交流”7大核心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提升本科教育质量。
学院不断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新生态,将课程思政作为课程评估、教师课堂质量评价的重要评价指标,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等全面融入教学全过程。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为重点,创新开展劳动教育特色课程改革,开展大国工匠劳模系列讲座,培养高素质人才。
未来,辽宁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深入研究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强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培养更多优秀专业人才,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贡献更多智慧与方案。
(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