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这棵古柏树龄超过5000年,立法保护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4:24:00    

中国网陕西4月3日讯(记者 胡俊)3日,“树载千秋 同根同祖”乙巳年全国网络媒体探寻华夏根脉主题采访活动在陕西省白水县启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仓颉墓、仓颉庙。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活动首站来到了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城史官镇境内的仓颉庙。该庙是为了纪念文字始祖仓颉而建。仓颉庙包括核心文保区、中华碑林区、上古文化园区。据《仓颉庙碑》记载,早在东汉延熹五年(公元162年)已颇具规模,至今有近2000年的历史。仓颉庙内千年古柏46棵,平均树龄3000余年,是全国三大古庙古柏群之首,被专家称为“绿色的国宝,活着的文物”。

仓颉庙内的“仓颉手植柏”,树龄超过5000年。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仓颉庙内,长着一棵树龄超过5000年的“仓颉手植柏”,这棵侧柏也是全国仅存的树龄超过5000年历史的古树之一,至今依然根深叶茂,郁郁葱葱。记者留意到,在仓颉手植柏旁,还长了一株幼苗。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古柏的种子掉落后长成的,距今也有十二三年时间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棵树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仓颉庙内的“仓颉手植柏”(局部),树龄超过5000年。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古树名木是极其珍贵的自然历史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等价值,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2025年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国务院令,正式公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自2025年3月15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仓颉庙内的古树参天,这是游客拍照留念。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在我国,古树名木分布广泛且分散,保护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仓颉庙内,古树成群,枝繁叶茂,以崭新姿态迎接八方游客观览,这也是这些古树名木在国家实施开展立法保护工作后,它们迎来的“第一个春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