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防范老年人受骗 需要更多正义之士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3:33:00    



评论


日前,浙江省杭州市某快递员在派送包裹时,注意到一件高额到付单,经收件人同意开箱检查后,发现这是一起针对老年人的骗局。而后,面对不法分子的拉拢,他拒绝金钱诱惑毅然选择报警,成功为年过八旬的孙奶奶挽回3万余元的损失。该快递员的职业敏感性与社会责任感受到广大网友的点赞。与此同时,该事件也暴露出,仍有许多不法分子心存侥幸,将保健品骗局瞄准老年人。


这名快递员的做法令人敬佩,他在递送包裹时,并未机械地执行任务,而是对高额到付单异常敏感,在面对老年收件人时选择“多问一句”,并据此展开进一步的核查,帮助收件人避免了高额损失。他的判断不仅源于经验,更体现出对正义的坚持。快递公司不妨设立内部预警机制,对大额的货到付款订单进行提示,并安排快递员在面对老年收件人时进行温情提醒,尽可能防止其被骗。


快递员的行为或许只是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片段,但其所承载的社会意义不可忽视。快递员在面对不法分子的金钱诱惑时,坚持做正确的事,保住了孙奶奶的养老钱。每一个善良的人,每一次或大或小的善举,都是基层治理的有力支点,构成了我们对抗冷漠、诈骗与伤害的共同底线。在社会追求效率与发展的大背景下,老年人需要这样“慢一点、细一点”的关怀。


其实,孙奶奶的受骗过程并不复杂,点击广告、加微信、被忽悠、付款下单。手法虽老套,却依然奏效,这说明老年人的信息筛选能力和防骗意识仍有不足。不法分子精准洞察老年人的健康焦虑,通过所谓“专家推荐”“国家认证”“稀缺药源”等噱头迅速获取其信任,进而实现交易闭环。然而,针对老年人的防骗教育多停留在口号式宣传上,缺乏有代入感的警示案例。只有让老年人真正了解反诈知识,不法分子才可能被拒于千里之外。


与此同时,子女缺位是许多悲剧的背景板。孙奶奶的女儿事后表示,母亲此前也曾买过保健品,但金额都不如这次大。这说明诈骗行为并非突发,而是一个长期渗透、逐步推进的过程。若家属在日常交流中能够及时发现老年人购物异常,完全有机会提前干预。遗憾的是,很多子女忙于工作或对父母的消费行为不过问,导致老年人在上当受骗后,才有所察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很多老年人虽然“触网”,却难以真正融入,对虚假信息和网络套路的辨别能力较差。在此背景下,不法分子的“精准投放”更具杀伤力。有关部门应持续推进“适老化”数字建设工作,开发更安全、可控的老年服务平台,提升老年人在网络环境下的防护能力。这既是公共安全问题,又是数字公平的基础保障。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评论投稿邮箱:mzpljkb@163.com


图片

来源:老年健康报

文:尤颖康(媒体人)

策划:郑颖璠

编辑:尤颖康 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叶龙杰


图片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4TTVEOVS】获取授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