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07:09:00
编者按: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在粤港澳三地举行。这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推动全民健身、促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与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在十五运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之际,推出“十五运365天365人”专栏,聚焦运动员、企业家、专家学者、体育爱好者及社会公众的全运故事与全运期待,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十五运,生动呈现我国体育精神、城市活力和文化魅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砚文 广州报道
今年11月,粤港澳三地将共同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这是粤港澳三地承办的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也是香港、澳门首次承办全国运动会。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出版学院院长马持节认为,从传播视角来看,十五运会将是信息技术支撑度最强、传播广度深度效度最强、体育与经济社会文化融合度最强、粤港澳三地媒体密切协同度最高、国际关注度最高的一次国内体育盛会,意义重大。
“与往届全运会相比,十五运会传播的技术、经济、社会、文化、空间环境均发生了重大变化。”马持节认为,信息技术的高度迭代发展催生了基于超5G的传播效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运动赛事传播中得到了更加成熟、更深度融合、更广泛丰富的运用,使得十五运赛事及其更广领域的相关传播走向多元一体化,多向度融合传播必然成为本届全运会传播策略选择及效果达成的重要特色。
如何通过传播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激发全民参与的“破圈”效应?马持节建议,首先,应强化移动优先,让内容“跑”起来。让十五运会赛上云端、赛在指端、赛入朋友圈,让十五运会赛事既成为中国故事的重要议题,也成为大湾区市民的主要话题。
其次,凸显粤港澳大湾区整体性,让大湾区体育IP“竖”起来。应突出“十五运十五城”项目协同和资源互补,强化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性、向心力和共同体意识,把大湾区“同心圆”转化为“大合唱”,用正能量澎湃“大声浪”。
此外,应利用“热点话题+潮文化”让内容“亮”起来。应将全运会赛事、运动员、裁判员、志愿者等相关要素与当下社会热点、流行文化等有机关联,在青年群体中引发关注度和参与度。
同时,还应用人文关怀让内容“暖”起来,用心承接当前全球网民对温暖与关怀的渴求,通过组织调度、志愿者服务、技术赋能等机制,展现粤港澳大湾区、全国乃至全球华人特有的温暖情怀和人文气质。
“全运效应不应只局限于赛事,赛后还应持续延伸全运会的传播热度。”马持节认为,可以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体育IP设定热点、焦点议题,通过媒体报道、文体旅商创新、学术论坛等活动,使赛事传播热度产生“长尾效应”。
马持节期待:“希望十五运会能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实力基础上,办出高水平、办出影响力,广聚民心、大展形象,为湾区高质量发展再添活力。”
(海报设计:王冰,实习生钟清雅)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