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海航技术坚持自主创新——“中国智修”服务全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6 07:09:00    

“10点52分,系统预警一趟航班的空调性能下降,需要在3天内处理。”海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航技术”)的远程监控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正在执飞的航班运行状态,系统捕捉到微小异常后,通过不同的颜色信号进行风险等级提示,运行团队接收到信息后立即开展技术评估,制定维修建议并发出处置指令。“公司自主研发的飞机实时监控与健康管理系统,能够智能识别潜在问题并提供预警,大幅提升了航班运行的保障效率与安全系数。”海航技术航空软件工程师刘永庆介绍。

海航技术是海航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一家集航空器及其附件维修、机队技术管理、改装设计、航空维修培训、航空器喷涂、航材销售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航空维修服务企业。公司自2022年入驻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以来,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优惠政策实现快速发展,目前已拥有9个维修区域中心,30多个维修基地,完成超2200架次飞机维修,近270架次整机喷涂及5.5万件航空零部件维修,服务覆盖国内外近50家航空公司及飞机租赁公司。

技术创新

在海航技术设立的“刘永庆创新工作室”内,飞机故障监控的前沿探索正在悄然展开。工程师正通过飞机实时监控与健康管理系统跟踪航班运行状态,运行团队基于采集到的数据,开展远程诊断与趋势分析,为航空器运行安全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此前,飞机在空中发生故障时,只能在落地后通过人工检查或机组报告发现隐患,既增加了非计划维修停场风险,也影响了航班正常率。”刘永庆介绍。海航技术针对这一痛点,组建起以刘永庆为技术带头人的研发小组开展技术攻关。

“我们研发的飞机实时监控与健康管理系统,集成了故障实时监控、趋势预测、潜在风险预警等功能,通过定制化程序实现远程监测与大数据分析,推动飞机维修由‘故障后响应’向‘故障前预判’转型,提升了运行保障水平。”刘永庆说,采用该系统对发动机、空调引气系统、飞控系统等进行监控,相关模块在故障识别精准度、数据分析深度以及决策响应速度方面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飞机实时监控与健康管理系统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应用于海航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机队的多种主流机型。

为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海航技术成立“易从涛创新工作室”“刘永庆创新工作室”“邵恩东附件创新工作室”,由一线生产、工程技术、附件维修工艺3个领域的优秀人才作为牵头人,带动工作室在各自研发方向上不断发展。

“一直以来,海航技术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推动航空维修技术自主可控。”海航技术生产管理部生产成本中心经理杨鹏告诉记者,公司围绕航空维修效率提升、成本优化及技术自主可控等实际需求,深入研究飞机维修的具体场景与关键环节,形成了一系列提升维修效能的创新成果。目前,海航技术已获得238项知识产权,包含8项发明专利、168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设计专利、53项软件著作权,以及10项作品登记证书,多项创新成果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形成“科技创新—专利保护—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正向循环。

数智转型

随着全球航空装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我国航空维修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海航技术紧抓机遇,以数智化转型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一架飞机正常服役期限通常为25年至30年,每年要消耗几十本纸版飞行记录本,更换下来的飞行记录本如何妥善存放成为难题。“公司研发的电子飞行记录本(ELB)将纸版飞行记录本的填写模块转移到网络端,实现飞行、客舱和维修各岗位间信息的高效传递,还有优化信息记录和储存、提供下载备份、提升数据保密性等功能。ELB的推广使用,使公司形成数字化维修记录档案,大幅提升了维修记录使用效率。”海航技术ELB项目技术负责人王泽钦介绍。

海航技术还将数智化手段应用于设备检测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孔探检测正朝着智能化方向迈进。我们正在研发的发动机孔探导管,相当于给发动机配上‘肠胃镜’,能更加直观精准地洞察其内部状况。”海航技术创新成果展示厅工作人员介绍,发动机孔探导管是航空发动机维修检查中常用的一种工具。航空发动机内部结构复杂,孔探导管可引导插入管准确到达目标区域,帮助插入管实现360度周向穿绕检查。它既保护了插入管,又使孔探操作更简便,将大幅提升航空发动机故障检测效率。

在维修方面,“易从涛创新工作室”牵头研发出飞机维修运行协作平台,打造出各业务层级一体化协作处置体系,通过整合多平台数据,解决多系统切换、数据重复存储问题,实现模块集成与数据共享。该处置体系通过定制化消息订阅,靶向推送,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并支持多级别信息预警,达成信息分级管理,从而实现维修运行管控的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

近年来,海航技术从多方面加速构建智慧维修体系,全方位推动航空维修业务发展。一项项数智化项目的成功落地与应用,帮助公司提升了维修效率,有力保障了飞行安全,降低了运营成本,为航空维修业数智化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案例。“未来,海航技术将进一步拓展数智化应用场景,不断提升航空维修业务的智能化水平。”海航技术总裁郭宏基说。

链式发展

在位于海口江东新区的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一架飞机正在定检机库内接受“体检”,几名机务人员忙着清理机舱地垫。“暑运旺季,机库里非常繁忙。航空器维修免关税利好为公司带来了新变化,在海南,进境飞机可享受进境维修免保证金、加注保税航油等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综合下来可为航司节省10%至15%的维修成本。”海口空港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马莹说。

“我们承接的这架飞机,是今年第7架次泰国进境维修飞机。目前,公司承接的泰国进境维修飞机总数已超过去年。”海航技术旗下大新华飞机维修服务有限公司空港维修基地副总监杨文博介绍,“在定检机库,我们不仅为飞机进行高级别定检,还将根据需求进行专项改装。”

定检机库隔壁的喷涂机库内,一架飞机正等待接受整机喷涂服务。马莹介绍,航空器喷涂是海航技术的一项重要服务。2024年,海航技术旗下海南海航斯提斯喷涂服务有限公司与某家航空公司签订了未来3年的航空器喷漆业务合作协议,订单金额近1亿元。

为提升海南自贸港一站式航空维修服务能力,海航技术在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内成立了复合材料工艺中心。“在民航飞机领域,复合材料部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用于制作雷达罩、发动机短舱及飞行控制组件等。复合材料工艺中心配备了先进的全套复合材料修理相关设备设施,可满足多种复合材料部件维修需求。”海航技术附件维修事业部总经理李海东说。

郭宏基表示,海航技术将持续进行产能提升和技术升级,深化区域与全球化协同布局,推动新兴产业布局,助力海南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高地,让“中国智修”服务全球。(经济日报记者 王 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