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份小账单,十分烟火气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5:45:00    

  这个清明小长假,感觉有“一亿人”在天津,城市乡村人潮涌动,逛街、拍照、赏花、登山……人在旅途,也带动了消费市场的热度飙升,市集、购物、特色美食受追捧,特别是文旅融合的商品让人们不禁掏腰包。假期消费账单,是百姓幸福生活的生动注解。

  “忙的时候都顾不上去厕所”

  清明假期,民园广场游客如织,创意市集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人群。各类摊位上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气息,既有浓郁的天津韵味,又不乏匠心独运的设计。在这里,游客不仅能淘到心仪的精致小物,更能将这份春日的美好记忆带回家。

  在市集入口处,一个主打天津元素冰箱贴的摊位前围满了游客。摊主介绍道:“从4月1日开市以来,尤其是清明假期这几天,每天的销售额都能达到三四千元。”她特意推出的海棠花系列冰箱贴格外受欢迎,15元两个既实惠又精致,让游客轻松带走一份天津记忆。记者注意到,除了经典的摩天轮、五大道建筑等造型,海棠花系列更是成为爆款,不少游客一口气买下好几款,作为送给亲友的特色伴手礼。

  不远处,一个被花环绕的陶瓷摊位同样人气爆棚。摊主一边包装花束,一边向顾客介绍:“这些陶瓷花都是特意从景德镇定制的手工艺品,每一朵都由匠人精心捏制而成。”为了这次市集,她准备了近3000朵花束和600多个花瓶,如今库存仅剩几百朵花。“生意确实挺好的,这几天客流不断,我既要介绍产品,又要细心包装,忙的时候都顾不上去厕所。”她笑着说。这种永不凋谢的陶瓷花既保留了鲜花的柔美,又兼具艺术品的收藏价值,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纪念佳品。

  另外一个摊位前摆放着各式精巧的编织品,从可爱的玩偶、时尚的帽子,到别致的背包,每一件都凝聚着手艺人的巧思。她拿起一条海棠花发带介绍道:“这是我为这次市集特意编织的,像这样的发带钩织时间短,而那个大号玩偶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海棠花市集,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手工制品,依然吸引了不少游客。“没想到大家这么喜欢,尤其是海棠花元素的饰品,卖得特别好。”

  多位摊主表示,这种将城市文化、季节特色与创意设计相结合的市集模式,不仅丰富了市民的休闲生活,也为手艺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在这里,买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份属于天津的春日浪漫。(文/摄 记者 信华)

  “几乎是家家爆满”

  清明假期这几天,下营镇楠山御林家庭农场的工作人员,都是一早就开始忙碌。停车场,从早到晚车流不断。每当有车辆驶入,家庭农场的主人段雪林就会快步上前忙着指挥车辆停好。陆陆续续驶来的车辆有本地的津牌车,也有不少京牌和冀牌。上午十点左右,停车场内的车子就已经停满。很多都是一大家子或是几个家庭结伴而来。陆续从车上下来的客人,大多会伸个懒腰的同时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孩子们则兴奋地在车旁奔跑嬉戏,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启在家庭农场的欢乐之旅。很快,十五间客房内已满是客人的身影。

  临近中午,农家院的餐厅里热闹非凡。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农家饭菜,农家熬鱼香气四溢;炒柴鸡蛋色泽金黄,香气扑鼻;野菜馅玉米饼散发着浓郁香气,让人食欲大增。客人们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愉快地交谈着,有的分享旅途中趣事,引得周围人哈哈大笑;有的讨论着下午的游玩计划。服务员们穿梭在餐桌之间,不断为客人上菜、添水。

  清明假期,选择到山里住几天,就是为了体验跟平时不一样的生活。家庭农场安排了很多娱乐活动。院子里灯火通明,大家可以手拉手围着篝火欢快地跳舞唱歌,这项活动很多家长都是带着孩子一起参加。还有一些人则选择在卡拉OK区一展歌喉,一首首经典的歌曲从房间里传出,引得路过的人也不禁跟着哼唱几句。

  经营农家院十多年的段雪林告诉记者,在这个清明节假期,不仅是自家的农家院爆满,全村的农家院都迎来了春节后的第一个高峰期,几乎是家家爆满。如今村里经过多次提升改造的家庭农场不仅为游客们提供了传统的住宿、就餐、棋牌等休闲服务,还有现代农业观光、采摘,以及观看农产品生产、加工等多项新服务。让大人感受到浓厚的乡村氛围的同时,还能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观看山楂、苹果、红酥梨等特色农产品是如何生长的,颇受各个年龄段游客的喜爱。(记者 崔楠)

  “二百斤甑糕大半天儿卖空”

  在天津,假期一定少不了美食的加持。而西湖道作为天津本地人推崇的美食聚集地,也同样是游客们争相打卡的地方。作为天津小吃店主的孙泽龙一家感受到了这份来自全国各地的热情。

  孙泽龙一家是地道天津人,经营的老孙家甜食铺子就在西湖道上,这家店与西湖道上林林总总的店铺都有着一样的特点就是“小巧”,沿街而开,但售货区域仅是一个窗口而已。

  提起加入甜食创业这条赛道,还要从孙泽龙2018年从部队退伍自主择业开始说起。孙泽龙说,作为一个天津孩子,从小最清晰的记忆就是关于各种美食的,尤其是软糯的甜食,是他对天津的印象。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自家的表舅舅是西安洒金桥马文章胖子甑糕的传承人,多年来两家一直交往不断,关系非常好。于是孙泽龙和父母先后前往西安学习了甑糕制作。

  现在,孙泽龙每天就窝在制作间里,亲手制作铺子里销售的30多种甜食以及饮品。这当中有从制作到成品需要将近24小时才能完成的甑糕,还有豌豆黄和酸梅汤。为了保证品质,老孙家甜食铺子一直都是孙泽龙和父母三人打理。

  “现在每天二百斤甑糕到不了营业时间结束就会销售一空,清明节假期每天的销售额都超过以往,达到了两千元。”孙泽龙告诉记者,作为经营天津小吃的美食店主,现在能感受到天津越来越受到各地游客的喜爱,觉得特别高兴。自己一定好好做美食,欢迎大伙儿来天津边逛边吃。(文/摄 记者 解菁)

  “又是跑堂的又是打杂的”

  清明假期,68岁的王跃却比平时更早起一个小时。亲自到市场采买食材,种类和数量都会比平时多一些,到店的时间也早一些。早上10点刚过,自己饭馆儿门口已经排上队了。王跃赶紧解释:“咱开门儿最早也得11点。”排队的人就说:“我们等着。”

  王跃的饭馆儿不大,大小加一起才九张桌,一个时间段最大的接待量也就50人左右。店不大,名气却不小,特别是这两年,这个叫“兴悦餐厅”的小馆儿红上了网络,只因为这里除了“饭味儿”还有浓厚的“曲艺味儿。”老板王跃当年也是相声演员,有自己的“门户”,只是后来自主创业,把当年的专业变成仍然放在心里的最爱。因为“门里出身”的“优势”,他的饭馆儿里就经常会有相声界的人来聚会,有行里的“大咖”,有知名的艺术家,有相声顶流明星……这几年相声市场红火,很多观众发现在王跃的饭馆儿里会偶遇自己偶像,于是就来这里碰运气等待让自己心动的“邂逅”。相声大腕儿不一定能遇到,但是饭得吃,而饭菜的正宗成了最终吸引食客的招牌。这就又引来了不少探店的、搞吃播的,随着网络的发达,小店的名气传遍了全国,爱吃的、爱曲艺的、爱追娱乐新闻的……到了节假日,全国各地的都来这小馆儿打卡了。

  王跃告诉记者,因为人手少,自己又是跑堂的又是打杂的,熟了的客人干脆自己动手帮着收拾。等菜的时候,不认识的客人也因为共同爱好曲艺而聊到了一起,相约着一会儿去哪个园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