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陕西团队助力!3到4年有望选育出我国第一代“太空青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09:27:00    

本报讯 (记者 张梅)4月3日,一批搭乘我国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的高原特色作物种子,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完成交接,将进入地面选育阶段,3到4年有望选育出我国第一代“太空青稞”。

实践十九号卫星于2024年9月27日发射,当年10月11日成功回收,其新一代返回式平台具备搭载效率高、育种周期短的特点,单次任务可完成近千份种质资源实验。

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郭锐介绍:“此次任务首次系统性搭载了青藏高原作物种子,这些种子经历15天太空诱变后返回地面。这标志着我国航天育种从平原向极地生态的纵深拓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此次搭载的高原作物由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农业农村局精心筛选,均为适应高海拔和强紫外线环境的优质材料。其中包括适应高温剧烈温差、抗病虫害能力突出的油菜种质材料2份各10克,具有高产性、生态适应性等不同特性的青稞种质材料3份各50克。

这些种子在太空环境中接受了宇宙射线、微重力等极端条件诱变,其基因序列可能发生改良,为后续选育抗逆性更强、营养价值更高的新品种奠定了基础。这批种子交接完成后,由山南市农技推广中心与陕西航天育种中心联合开展地面选育。

山南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所长达娃桑珠说:“山南是西藏青稞主产区,但传统育种周期长、突破难。航天育种技术为高原作物改良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我们期待通过这次地面选育,培育出更耐寒、更高产、更优质的新品种,助力农牧民增收。”

据了解,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经把600多份植物材料送上太空,选育出了2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此次合作将建立“西安技术指导与实验分析+山南田间选育与推广”协同机制,为高原种子提供从太空诱变到地面培育的全链条技术支持。


来源:陕西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