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商圈之变看消费之变——来自西安的走访调研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1:47:00    

春色染巷陌,长安绕商贾。夜幕降临,从西安钟楼放眼望去,商场灯火如昼,店铺鳞次栉比,众多游客身着汉服打卡留念。沿钟楼一路向南,摩登的商场与古老的街市相得益彰,人们在逛街游乐中感受都市的繁华。大唐不夜城古建美轮美奂,花灯璀璨似锦,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创意的互动演艺人气“火爆”,文商旅深度融合的古都商圈成为城市名片。

单个商场日客流量超20万人,大唐不夜城年接待游客7400多万人,全市个体工商户228.7万户,汉服馆近2000家……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自古以来便是商贸往来的重要枢纽。而今,作为拥有13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西安全力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面优化城市商业布局,重塑城市消费空间,新商圈不断崛起,老商圈持续焕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迸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力。

新商圈崛起

——首店首发深受年轻人喜爱

去年底,在西安市中轴线南端核心地带,一座新的商业综合体——万象城盛大开业,其标志性建筑“生命之树”犹如一棵绚丽绽放的银杏树,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观光。

“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国内外游客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我们在商场的外墙打造上融入了唐三彩元素,场景设置上借鉴了古时长安的坊格式布局,为消费者营造逛街又逛艺术馆的氛围。”万象城总经理芮洁说。

商圈是展现城市活力和经济动能的重要窗口。西安万象城的开业,是近年来西安商圈建设紧跟商业发展步伐,不断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一个缩影。

移步换景,沿西安市中轴线向北不远处的小寨,商业楼宇林立,逛街人流如潮。西安商圈的“金字招牌”——西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凭借其特有的商业模式,以及现象级的业绩,成为行业的“常青树”“领头羊”。

走进这栋极具现代风的大楼,映入眼帘的一泓景观瀑布倾泻而下,四周绿植花卉映衬。瀑布一侧,一部50米的“亚洲第一长扶梯”扶摇直上,游客乘梯而上宛若行走在画中。“我们慕名而来,没想到商场还可以这样打扮,一边购物,一边赏景,很惬意。”来自厦门的徐女士感叹。

自2013年开业以来,西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常年稳居全国商业排名前列,创造了全国最具人气区域购物中心、30%的品牌单店销售居于全国前十等一众纪录,成为西安的重要购物旅游打卡地。

“消费需求在变,商业供给也得变。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根据消费者的问卷调查结果以及时下流行元素,适时更新商场内部景观布置,给人以常逛常新之感,为消费者打造高品质生活的新方式。”西安赛格集团执行总裁张素丽介绍。

西北首店、陕西首店频频登场,首店经济活跃;国际潮流、各地餐饮纷纷入驻,商业气息浓厚……在这座沉淀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里,贴合群众需求的新商圈正不断崛起。

距西安城墙西北角一公里处,掩映在高大居民楼宇间的“老城根Gpark”街区,如今已成了时尚、潮流的代名词。

漫步老城根街区,一幢幢新汉风建筑错落有致,古朴又不失现代感,服装潮牌、美食餐饮、文创艺术等商铺在这里有机融合。自开业以来,这里持续吸引了大量品牌首店、旗舰店和形象店进驻,拥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时尚潮流品牌矩阵。

“我们招商以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为主要方向,坚持把引进首店、首发、首展作为提升街区特色‘生命力’的重要抓手,吸引了一大批年轻消费群体。”老城根市场负责人王昕说。

近年来,西安的商圈正经历着深刻的创新与变革。从传统的购物场所,逐渐演变为集购物、娱乐、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空间。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西安市各大商圈通过打造新场景、引进新业态、创建新模式,有力激发了城市消费活力。

2024年,一批标志性商业综合体在西安落地,全市新增商业面积60余万平方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5.08亿元,比上年增长2.2%,占陕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6%左右,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活力。

老商圈焕新

——“进城逛街又成一件很时兴的事”

传统商圈如何更新突围、破圈出圈,是全国很多老牌商圈商街面临的共同难题。作为西安的传统商圈,钟楼商圈也在寻求如何走出“围城”。

在许多老西安人的记忆里,过去西安的商业主要集中在城墙里。在西安城墙合围的11.32平方公里土地上,承载着不同生活需求的商铺店面发展成为商业聚落,逐渐形成以钟楼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辐射的商业格局。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西大街以“仿古一条街”闻名,青砖灰瓦间坐落着德发长饺子馆、同盛祥泡馍等百年老店,成为中外游客体验西安风味的必去景点。东大街则被誉为“西北第一金街”,沿街聚集着民生百货、华侨商店等老字号,省内外的游人比肩接踵。

彼时的西安东大街,也是西北的时尚风向标。“过去西安人说逛街,就得到城墙里。”回忆往昔游逛东大街的经历,西安市民苏阳历历在目。“那时候我还是个初中生,周末和同学一起从南郊坐603路公交进城,在东大街上逛以纯、美特斯邦威买衣服鞋子,去大华饭店吃鱿鱼串、喝酸梅汤,到骡马市买发卡皮筋、照大头贴,最后一站到西北影城看哈利波特……”

与许多人青春时光一起流逝的,还有东大街的辉煌与繁华。“城市需要发展,西安的骨架被快速拉大,与之匹配的全新的商业综合体、商业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四处开花,打破了钟楼商圈曾经的单中心结构。东大街等商业街的人气和经营状况受到冲击,一些老牌百货相继闭店,沿街商铺一度出现空置。”西安市商圈商业街联合会副会长梁博渊说。

西安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中心城区商业重新焕发生机活力,西安市近年来重点培育打造“钟楼-大南门”和“小寨-大雁塔”2个都会级商圈,加快推动古城商圈业态更新,使古迹游览、文化体验、国潮消费、时尚零售相得益彰。

近年来西安文旅“火爆”出圈,为承载重要文化内涵的“钟楼-大南门”商圈带来新机遇。2024年,西安市接待游客3.06亿人次、游客总花费37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12.3%。

“这几年,钟楼周边的四条大街上出现不少陕西土特产店铺和汉服店,成为老商圈转型拥抱大旅游时代的生动见证。”陕西中商联商业研究院院长侯治国说。

对苏阳来说,钟楼商圈的巨变跨越时代,展现新的魅力。如今,她开着车带着朋友走进南门:“这里商场林立,SKP几乎可以购买到所有国际大牌的最新款产品,改造后的中大国际空间和氛围也都很棒,脱口秀、书店、手作、酒吧,一应俱全。来到南门、钟楼,‘进城’逛街,又成了一件很酷很时兴的事。”

城墙根下,创意小店、主理人店、买手店错落排列,满足了年轻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在社交媒体上,许多90后、00后年轻人分享着精美的内容,展示一条条串起护城河、顺城巷、书院门的“CityWalk”路线和一个个喝咖啡、骑单车、拍照片的休闲午后。在这些靓丽的画面里,永宁门的飞檐斗拱倒映在SKP的玻璃幕墙上,城墙根的斑驳石砖见证着老菜场的烟火气息,厚重历史和商业文明的全新碰撞讲述着新的故事。

从历史中走来,向未来而生。西安的古城商圈,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不仅书写着文化的传承,也让文化体验转化为消费动能,成为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文旅商融合

——沉浸式空间提档消费能级

“商业+文化+旅游+演艺+博物馆”,商在城中,城在商中,这是千年古都西安繁华的又一面。

时至傍晚,挂在仿唐建筑檐角上的夕阳,一缕一缕地收尽。华灯初上,在一片流光溢彩中,大唐不夜城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2.1公里的长街上,众多身着精美汉服的游客款步而行。

街面上,不倒翁小姐姐的轻盈身姿引得游客竞相合影。一系列以盛唐文化为主题的演艺活动,将大唐不夜城商圈打造成一个巨型的文化秀场。每晚,精彩绝伦的表演吸引着大量游客驻足观赏。

“大唐不夜城由传统旅游街区向沉浸式文旅商业的转变,是西安商圈创新发展和迭代更新的一个缩影。随着文旅市场的蓬勃发展,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商圈转型的强大动力,旅游演艺、文化创意、汉服旅拍、科技文娱等服务消费顺势崛起,成为商圈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侯治国说。

骊山脚下《长恨歌》大型实景历史舞剧余音绕梁,西咸新区《赳赳大秦》秦文化沉浸式主题演艺震撼人心……传统文化和现代声光电等技术融合的旅游演艺,吸引众多游客打卡,不仅成为西安文旅的亮丽名片,更成为西安商圈文化创新发展的独特亮点。

大唐不夜城东南侧,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街区——“长安十二时辰”游人如织。一幕幕情景演艺、一处处唐风建筑……浓缩了原汁原味的全唐市井生活,以及琼筵笙歌的文化宴席等唐风唐韵,让游客仿佛穿越回盛世长安,感受那个时代的烟火与繁华。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的火爆,带动周边商圈人气飙升,游客体验精彩演艺之后,许多人在周边商圈进行餐饮、购物等消费活动,拉动了商圈经济增长。与此同时,旺盛的人气也催生汉服馆、巧克力博物馆、“兵马俑奇妙夜”VR主题文创馆等一众首店落地开花,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打卡。

“融合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的西安商圈新体验,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消费新选择。”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说,传统商圈的刻板印象被打破,旅游演艺与商圈之间逐渐形成互利共生、协同发展的良性互动。

数据显示,2024年大唐不夜城及周边商业综合体销售额达33.12亿元,其中汉服产业异军突起,去年创造租售、旅拍、文创等综合消费约16亿元。

古都品牌正以商圈的多元姿态走向国际。“我喜欢在西安逛街的感觉。穿着汉服走在大街上,我并不感觉到格格不入,反而这种体验很奇妙,有种穿越到古长安的感觉。”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沙哈比京说。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热衷于在西安商圈开启“CityWalk”之旅。沿着古都的历史文脉,他们穿梭于古老的城墙下、热闹的街区中,品尝陕西美食、购买文创产品,通过参与各种文化体验活动深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传统购物商圈到文商旅融合消费的新型商圈,西安借助旅游热和跨界融合为游客带来消费新体验,如今这种商圈模式正成为彰显文化自信的有力方式。(记者 沈虹冰 张京品 王泽昊 邵瑞)

记者手记:流动的商圈 不变的商脉

城市活力看人气,城市人气看商圈。作为一座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西安历史上就是商业繁华的国际大都市。“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唐代诗人卢照邻曾用这样的诗句描写长安的喧嚣与活力。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国家中心城市的加快建设,西安这座城市再次成为连接东西方的经济桥梁,站在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最前沿,商业版图不断扩展,商圈业态多元共生,厚重与时尚、传统与现代、开放与包容交相辉映,激荡出商圈发展的新活力。

目前,西安市以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牵引,出台了《促进商圈商业街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指引》,通过提升改造传统商圈,培育发展新兴商圈,加快构建都会级-城市级-区域级-社区级四级商圈体系,着力将西安打造成为历史文化之都、国际美食之都、时尚购物之都,让商圈商街成为城市重要的窗口和对外名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新一代年轻群体正在成为消费主力,他们的消费需求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对商圈创新消费场景提出了更高要求。西安部分商场的火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新奇独特的吸引力,满足了顾客对消费新潮的追求。

当前,随着电商和直播带货的迅猛发展,实体商业面临巨大挑战,但指尖上的消费无法代替线下的购物体验。老百姓买东西最怕“货不真价不实”,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存在感,提供高品质的商品和消费体验,让消费者放心,让购物者舒心,成为商圈创新发展必须跨过去的坎。

西安赛格集团执行总裁张素丽认为,商业模式万变不离其宗,归根到底就是要以消费者为核心,这是赛格商圈持续火热的根本。

商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人流是商业活动的核心驱动力,商圈的生命力最终要靠市场来检验。如果无法吸引到人流,商圈必然走向衰落。“消费一直都在,但消费的模式在发生变化。如何吸引并留住消费者,让他们在商圈内停留并消费,是线下商圈能否成功的基础。”陕西中商联商业研究院院长侯治国说。

商圈的发展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服务保障。采访中,一些西安商圈负责人和消费者表示,目前城墙内拥堵的交通和令人头疼的停车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购物逛街的兴趣。提升改造传统商圈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打通影响消费的堵点,考验着支持保障的效能。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积极发展智慧商圈、沉浸式体验空间等,推动传统百货等实体店改造成为新型商业场所。加大对夜间消费集聚区域的经营活动场地、公共交通运力、临时停车泊位等配套保障力度。这无疑为商圈发展带来新机遇,注入新动能。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商圈因人流而形成商业聚落,人流亦向体验好口碑好的商圈聚集。从西安商圈的激荡变革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无论消费怎么变,商脉的逻辑都不会变。面对市场激变,商圈运营者必须紧紧抓住“赢得消费者的心”这一朴素逻辑,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让群众消费更安心、更放心、更舒心。(沈虹冰 张京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