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珍稀鸟类“朋友圈”扩大 探秘云南高黎贡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22:15:00    

云南高黎贡山云雾缭绕,蕴藏着无数神秘生灵,从濒危怒江金丝猴到千年古树杜鹃,物种之丰堪称“世界物种基因库”。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跟随记者一起去探秘高黎贡山↓

“镇山之宝”大树杜鹃

种群数量逐步恢复

高黎贡山万物共生,而大树杜鹃是“镇山之宝”。大树杜鹃被誉为“世界杜鹃之王”,是杜鹃花属最高大物种,可以长到30米高,相当于10层楼,相当壮观。但它自然繁殖困难,近年来,在当地的不懈努力下,才逐步扩大野外种群数量。

在地处高黎贡山西坡的云南泸水市,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采集团队,正在采集大树杜鹃的种子。大树杜鹃被誉为“世界杜鹃之王”,树高可达30米,是145种野生杜鹃花属植物中最为珍贵的种质资源之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高级工程师 张挺:作为种质库的保存要求来讲,我们要尽可能多地收集大树杜鹃不同区域分布的遗传多样性。通过采集种子,将来如果在野生种群受到威胁或者减少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从种质库重新调取大树杜鹃的种子,回归引种,帮助野生种群恢复。

这些大树杜鹃种子将被送到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经过干燥处理后低温保存。具有脱水耐受性的种子,在种质库里至少能保存100多年而不失活力。除了采集树种,人工扩繁也是大树杜鹃种群保护的重要手段。由于大树杜鹃生存环境枯枝落叶厚,种子又都是很小的木质蒴果,很难落到土壤里,导致野外自然发育困难。为此,高黎贡山保护区不断探索人工培育的新路径。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整顶站站长 周应再:对种子进行了常温、低温、冷冻三种保存方式,选择了四种基质,采取地拱棚、沉浸式托盘还有漂浮育苗三种育苗方式。目的就是通过不同的试验,观察哪一种方法的出苗率、生存率还有苗木质量最佳,为今后的大面积扩繁奠定基础。

2021年起,高黎贡山保护区开始将少量人工培育的幼苗,移栽到和原生存环境条件相似的高黎贡山区域,逐步扩大野外种群数量。

破解猿类“声纹密码”

实现闻声识猿

除了珍稀植物,高黎贡山还有不少神秘的动物,比如有“树梢精灵”之称的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科研人员正破解它的“声纹密码”,来实现靠声音识别猿类个体。

在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正在用扩音器播放一段长6分钟的雌性独猿鸣声。音频播放后,分别有两个家庭群和一只独猿给出了回应。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鸣声洪亮,旋律婉转起伏,鸣叫时间在10至40分钟不等,而且它们有一套自己的“歌唱规则”,能保持成员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外宣誓领地,防止入侵者。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助理 祝常悦:每一次在长臂猿开始叫的时候,最开始的时候听到的都是雌性的叫声,这个声音非常低,就是一个“呼、呼”这种非常低的叫声,“嗬、呼,嗬、呼”。雄性如果听到雌性的呼唤,它就会过来,就会有一个突然间非常尖锐的“啊”,然后两个个体就开始“啊呜啊呜啊呜”。就像人类演奏交响乐一样,会有几个不同的段落组成它们整个的曲目。

已经组建家庭的雌猿雄猿,还会每天早晨通过“二重唱”的方式加深感情。而单身的猿类也可以通过鸣叫互相吸引,开始一场恋爱。

从2021年起,通过专业声音收集设备和声普分析软件,科研人员收集了大量的音频数据,对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声音的研究取得了初步进展。通过鸣声监测和鸣声回放实验,进一步确定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种群的分布区域。将来每一只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还有望获得自己的“专属声音名片”。

守护自然见成效

珍稀鸟类“朋友圈”扩大

高黎贡山绵延600多公里,横跨云南怒江州和保山市。如今,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在持续保护下已经显著提升,珍稀鸟类在林间嬉戏、求偶、觅食的生动画面经常能被拍到。

在云南保山市隆阳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在不同监测点,用红外相机拍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的活动场景。

画面中,两只雄性白鹇狭路相逢,激烈决斗,誓要一决高下。镜头一转,一只雄性白鹇和一只赤麂同框觅食,互不打扰,和谐相处。更有趣的是,这只雄性白鹇在丛林里高频率振翅,试图吸引异性注意,争取求偶成功。

而在云南昌宁县,红外相机记录下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长尾雉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同框活动的珍贵影像。三只雌性黑颈长尾雉在密林中不时刨开枯枝败叶啄食美味,不远处一只羽色漂亮的雄性白鹇也在低头安静地觅食。

另一段画面,一只雄性白鹇与一只雄性黑颈长尾雉在镜头前相遇,白鹇看到黑颈长尾雉没有离开的意思,就走近驱赶,黑颈长尾雉只好快步逃离。白鹇被誉为“林中仙子”,在我国南方各省都有分布。而黑颈长尾雉分布狭窄,数量稀少。国内主要分布在云南,国外则是分布在泰国、缅甸和印度部分地区。两者都栖息在海拔2000米上下的常绿阔叶林。

在云南腾冲市的高黎贡山外围地区,一只身材高大的雄性白腹锦鸡,枕冠呈现赤红色,拖着云状斑纹尾羽,不断绕着几只棕褐色的雌性白腹锦鸡转圈求偶,十分灵动。白腹锦鸡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美丽和优雅闻名。这次记录到数量较多的白腹锦鸡出现在人类活动较多的地区,说明物种数量正在增加。目前,当地已经记录到动物302种,包括多种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张丽青

审核:陈唯一

终审:黄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