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青县第四中学教师魏景花:“让农村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是我的目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4 07:20:00    

9月10日,魏景花在课堂为学生讲解习题。 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摄

“祝魏老师教师节快乐!”

9月10日18时许,魏景花推开教室门,正在上自习的学生们齐刷刷地抬起头,送出一声声祝福……

魏景花脸上顿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刚从沧州市里参加完表彰会,一路奔波的疲惫随之消散——这是她从教以来的第33个教师节。

魏景花是青县第四中学一名数学教师。她刚接手八年级七班不到两周时间,几乎每天都是早出晚归。

“老师……”教室里,学生李若彤轻声呼唤,她赶紧走过去。

有道题又把李若彤“卡”住了,她再次向魏老师求援,“换别的老师可能就生气了,但魏老师特别有耐心,给我讲了一遍又一遍。”

“魏老师很温柔,从不对我们发脾气”“魏老师很幽默,知识点讲得非常细”……一提起魏老师,七班的学生个个都想说两句。

听到孩子们的评价,53岁的魏景花有些不好意思:“谁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经验,我也当过‘后进生’。”

1992年,20岁的魏景花来到青县王召庄乡前屯小学,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第一年,她一个人承担了一年级的所有学科。到了年底考核,她带的年级在全乡16个学校里成绩排名倒数第四。

“羞愧难当!我觉得对不起孩子们。”魏景花至今忘不了当时的感受。

这促使她开始苦下功夫:别人备课一小时,她备两小时;学生有疑问,她不厌其烦地讲解……

到了第二年,她带的年级在全乡百分考核中夺得第一。

魏景花的办公室,桌子上最显眼的地方放着一本厚厚的《学生成长日记》。翻开日记本,魏景花在扉页上写道:也许这个孩子是我的1%,但他是一个家庭100%的希望。

33年,走访58个村落200余个家庭,从家庭住址、父母联系方式,到单亲、留守等特殊学生的标注,再到学生的心理变化、点滴进步,全部写进了47本《学生成长日记》。

一个名叫国华的孩子,让魏景花印象深刻。

2004年一个周日的晚上,魏景花家中的座机响个不停。她接起电话,学生国华的父母在电话那头哭着求助,正上初三的国华突然把自己反锁在家里,想要退学。寒冬深夜,魏景花二话不说就让丈夫骑着摩托车载她赶过去。苦苦劝说三个多小时后,国华终于打开心结,哭着向魏景花保证:“老师,您放心,我一定好好上学!”

看看表,11点多了,魏景花赶紧往家赶,因为来得匆忙,她不得不把四岁的孩子锁在家里睡觉。回到家,看到熟睡的孩子,她感到有些愧疚。

后来,国华考上了大学,节假日常来看望魏老师。

“一到寒暑假、毕业季,我们家别提多热闹,孩子们都惦记着魏老师。”魏景花的丈夫说。但是有件事,他至今想起来还很揪心。

那一次是魏景花突发心脏病,半夜抢救两个小时才转危为安。身体稍有好转,她就软磨硬泡求医生要提前出院,三天后便返回学校。

从小学包班教师到初中数学专任教师,从班主任到年级主任,多年来,魏景花始终围绕着乡村孩子的成长打转。

县城不止一家学校想把她“挖”走,但都被魏景花一一拒绝。她说:“让农村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是我的目标。”

魏景花一心扑在学生身上,钻研教学更有一套。她带头创建“微光成炬”名班主任工作室,创新推行“线上分层教学法”“三轮家访法”等教育模式。她还先后获得河北省优秀乡村教师、河北省五一巾帼标兵、河北省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

33年来,她的学生遍布各地:有的成为飞行员,有的当上企业高管,还有人像她一样回乡任教。

“魏妈妈,来坐坐我开的飞机吧”“魏老师,我在上海定居了,以后这就是您家”“花姐,来我们学校玩,我是您的专属导游”……

这两天赶上教师节,魏景花的手机消息响个不停。同事打趣道:“肯定又是魏老师的宝贝疙瘩们在发消息,她今天业务可忙了。”

带新班,对于魏景花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为了拉近跟孩子们的距离,我还专门染黑了头发。”魏景花边说边不好意思地拢了拢耳边的头发,“初二是一个分水岭,我想尽我所能陪同学们走好这关键的一程。”

(河北日报记者 刘荣荣 见习记者 尹春月)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