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21:41:00
川观新闻记者 陈俊伶
县域经济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底部基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推动四川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四川拥有183个县(市、区),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既包含GDP超千亿的全国百强区、百强县,也有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39个欠发达县。
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态势如何?呈现出哪些特点?4月8日,省统计局发布2024年四川县域经济“年报”:去年,全省超七成县(市、区)经济总量过百亿元,全年全省县域经济规模持续壮大,质量效益持续改善,底部基础进一步夯实。
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经济结构向“橄榄型”转变
先看经济规模。报告指出,2024年,四川县域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全省183个县(市、区)中,地区生产总值超100亿元的133个,占比达72.7%,这个数据比2023年的69.9%,高了2.8个百分点,首次突破了70%。其中,
有12个区超1000亿元,较上年增加1个(德阳旌阳区);
500亿元—1000亿元区间县域24个,较上年增加3个(乐山市中区、遂宁船山区、什邡市);
100亿元—500亿元区间县域97个,较上年增加4个(攀枝花西区、天全、丹棱、汶川)。
各层级县域数量的分布变化,反映出四川县域经济的结构转变——从传统的“金字塔”型分布加速向更为均衡的“橄榄型”结构演进。
在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杨彪看来,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实施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推动“抓强、壮干、提弱”思路的直接成果。“中部壮大,底部提升态势较为明显。四川县域经济正在摆脱过去‘少数头部强、大量底部弱’的不平衡格局,逐步形成以中等规模县域为主体的健康结构。”
经济恢复稳定向好。全省183个县(市、区)GDP全部实现增长,其中,有120个县域GDP增速高于全省。
工业强,则县域强。去年,113个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其中35个县实现两位数增长。以南充市仪陇县为例,当前正紧扣“制造强县、工业强县”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机械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去年全县新升规工业企业19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7.8%,较全省高出11.2个百分点。
四川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去年,四川共有13个区入围全国百强区,总数居全国第3、西部第1,西昌、简阳、江油、宣汉、射洪、彭州、金堂入围全国百强县,7个县全部实现位次进位。
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各县布局有自身特色的产业赛道
“经济结构的变化,既反映四川县域经济质量的提升,也体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杨彪表示。传统“金字塔”模式下,农村经济较为依赖低附加值农业,经济基础较为单一。而“橄榄型”结构推动如电商、乡村旅游等非农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产业带动,是县域经济发展加快的主要动力。放眼全省,各县(市、区)立足自身优势,布局各具特色的产业赛道——
北川羌族自治县以“打造西部通航产业创新高地”为目标,打造集装备制造、通航营运、应急救援等功能为一体的通航产业集群,2024年,北川低空经济产业产值达26亿元、同比增长33.3%,低空经济成为北川经济加快发展的新亮点。西昌市则瞄准钒钛产业,计划到2030年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并依托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推进西部商业航天港起势成型。背靠天然气、硫磺、锂钾资源优势,宣汉县正持续做强天然气、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奔着千亿县的目标加速迈进……
报告显示,2024年,全省县域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2.22、比上年下降0.04。居民收入持续增加,82个县域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50个县域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夯实县域发展基础。在此基础上,全省城镇化率稳步提高,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0%,达60.1%,183个县(市、区)城镇化率均较上年有所提高,其中38个县域城镇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区域发展仍不平衡
“头雁”需加大辐射带动作用
与自身比,四川县域经济总量和质量实现提升,不过视线放到全国,尤其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比对2024年赛迪中国百强县排行榜,从数量上看,江苏入围25个,浙江15个,四川虽在数量上跻身全国“第一梯队”,但差异仍然明显。从体量上看,截至2023年,全国共有59个“千亿县”。四川去除55个市辖区,目前还没有GDP破千亿的县(市)出现,尚有50个县(市)GDP不到100亿元。
杨彪介绍,当前,我省县域整体呈“雁行”发展格局,即以百强县为代表的“头雁”,牵引着雁阵“两翼”的中等规模县域协同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短板主要表现为:
一是7个百强县(市)产业融圈强链能级不够,GDP最高的西昌市去年首破800亿,离千亿还有差距。
二是区域发展不均衡,百强县(市)中成都平原经济区占5席,川东北和攀西各占1席,没有形成“五区共兴”的分布格局。
如何让“头雁”振翅,更上一层楼?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分析,四川处于“头雁”的县域基本邻近中心城市,或有工业基础或资源富集。这些县(市)需要进一步融入中心城市,主动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加大力度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
还要加大百强县对周边县域,尤其是弱县的补强,进一步实现“群雁齐飞”。戴宾建议,充分发挥“头雁”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毗邻、资源相似、产业同构的县域加强合作,形成产业链上下贯通的产业发展联合体。同时,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围绕优势产业打造“一县一链”,培育产业细分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