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开放共赢,扩大蓝色朋友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19:36:00    

天空蔚蓝,海水碧绿,一尾尾水生生物苗种顺着水流欢快地涌入大海,溅起阵阵清亮的水花……7月29日,中韩两国在烟台黄渤海新区,向黄海联合放流了356万尾(只)水生生物苗种。

此次联合放流的水生生物苗种,经中韩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均为黄海主要经济鱼种,其中首次引入了长距离洄游物种。通过近几年的增殖放流,已经明显增加了这些种类的生物量,实现了资源养护,增加了两国渔民的收益。

作为中韩两国渔民共同作业的渔场,黄海的资源保护与利用始终是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自2000年《中韩渔业协定》签署以来,两国在入渔管理、资源调查、海上执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合作。2018年至今,双方已连续六年举办联合增殖放流活动,累计向黄海放流苗种超1146万尾(只),为维护黄海生态平衡、深化两国海洋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港口是烟台连接全球、推动海洋贸易共赢的关键载体。近日,全球装载量最大的低碳智能超大型汽车滚装船“安吉安盛”轮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完成3850台出口汽车的装载任务,出发前往欧洲。这是继“安吉宏盛”轮在这里首航发运以来,烟台港迎来的第二艘9500车位的汽车滚装船。

今年前7个月,烟台港商品车全模式运量同比增长4.6%,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其中,新能源车外贸出口2.5万辆,同比增长88%。强大的货源集聚效应吸引了全球顶尖滚装船停靠装货,为“中国制造”加速出海、走向世界提供了“港口超级链接力”。

由于在海洋交通运输方面的优秀表现,烟台成功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市建成了芝罘湾港区、西港区、龙口港区等10大港区,生产性泊位达到243个,开通国内外航线93条,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个港口实现了互联互通。全市货物吞吐量突破5亿吨,跻身世界十大沿海港口行列,发展成为全球进口铝矾土第一大港、全国第一大对非贸易港,商品车滚装码头入选世界一流专业化码头,商品车国际中转量稳居全国第一。

在深化海洋贸易与生态合作的同时,烟台以绿色低碳为切入点,将海洋合作延伸至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2024年11月13日,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烟台市代表32个国内外岛屿城市、国际组织、高校院所、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发起单位,向全球发出《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受到了各方欢迎。

今年3月20日,烟台—太平洋岛国零碳合作对接见面会在北京召开,8个太平洋岛国的驻华使节参加。烟台市有关单位、企业围绕国际零碳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水资源处理、海岛低碳道路建设、海洋科技培训服务、渔业培训等项目开展了推介和互动交流。一系列绿色低碳发展方案,精准匹配岛屿国家需求,助力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引起了太平洋岛屿国家的极大兴趣。

4月5日—13日,烟台市代表团先后到访巴巴多斯、格林纳达、圣卢西亚等三国。烟台市代表团携东方电子、万华集团、经海渔业、金正环保、烟台职业学院等企事业单位,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水资源高效利用、低碳建筑技术、海洋科技研发、渔业与职业教育培训等领域进行了广泛友好的交流,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合作方案,力求打造零碳岛屿建设合作样板。

5月7日—14日,烟台市代表团出访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推动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和经贸往来。在这次紧凑而充实的行程中,从召开交流会到拜访国家部门、大学、企业,再到推动项目签约,烟台市代表团以积极务实的行动,成功拓展了零碳岛屿合作的“朋友圈”,在当地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绿色风”。

从加勒比的碧波到太平洋的浩瀚,再到印度洋的湛蓝,国际零碳岛屿合作的声音不断唱响,合作共赢的思想更加凝聚,全球“零碳岛屿朋友圈”正不断拓展,不仅为岛屿国家和地区的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更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地方智慧和力量。

烟台以海洋为纽带,在生态共护、贸易联通、绿色发展中持续拓宽蓝色合作边界。每一次跨国握手,都在勾勒“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图景。未来,烟台还将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海洋国际合作中,为全球蓝色发展注入更多烟台力量,让蓝色“朋友圈”真正成为共促繁荣的“共赢圈”。

YMG全媒体记者 宋晓娜

责编:秦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