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9 08:04:00
工作人员察看虾苗长势。
7月16日,太原市尖草坪区柴村街道呼延村,在太原盛海蓝宴水产养殖公司的罗氏沼虾养殖基地内,一尾尾通体青褐、钳子修长的罗氏沼虾在养殖池中欢快游弋。工作人员王虎威轻提捕虾网察看虾苗长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经过半年筹备,首批虾苗生长良好,填补了太原市罗氏沼虾本土化养殖的空白!”
罗氏沼虾(又称马来西亚大虾)素有“淡水虾王”之称,以其肥美体态、鲜美肉质和高经济价值广受市场青睐。但长期以来,太原市场的罗氏沼虾完全依赖外地输入,运输成本高、新鲜度受限。今年,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下,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的呼延村立足资源禀赋、大胆探索实践,成功引进这一热带水产养殖项目,为本地农业产业转型开启新篇章。
走进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的现代化温室大棚,24个标准化养殖池排列有序,水循环设备持续运转。王虎威介绍,罗氏沼虾适宜生长温度在25摄氏度至30摄氏度之间,而太原冬寒夏热、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曾是养殖“拦路虎”。为此,基地通过温室大棚+空气能设备构建恒温系统,精准调控水温、溶解氧、pH值等关键指标,并平衡菌类、藻类生态,为虾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除控温外,密度管理亦是关键。每个虾池储水约70吨,初期可投放1.3万尾虾苗,但随着虾体生长需及时分池,避免“大虾吃小虾”影响产量。项目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实现养殖用水循环过滤,基本做到不排污、不污染环境。产生的少量虾粪便水,经无害化处理后转化为生物肥料,回归农田。
目前基地养殖的罗氏沼虾是从浙江引进的优质新品种“南太湖3号”,虾苗初来时如蚁虫般细小,经过约120天的精心培育,上市时可长至成人手掌大小。温室大棚模式突破露天养殖的季节限制,可实现全年不间断循环养殖,预计年产量9万公斤至12.5万公斤,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自虾苗投放以来,基地吸引了不少“探访者”,其中有想学习技术的农户,也有提前预订产品的客户,市场对本地罗氏沼虾的热情可见一斑。王虎威说,待本地化养殖技术成熟后,将向周边农户推广,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罗氏沼虾养殖基地不仅满足了市场对新鲜虾品的需求,解决了依赖外地运输的供应瓶颈,更探索出内陆渔业发展的创新路径。”尖草坪区柴村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康俊伟表示,项目采用“公司+承包户+农户”经营模式,通过联农、助农、惠农,实现“建一个基地、富一方百姓”的示范效应。柴村街道将以该项目为标杆,秉持“三产融合、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破解村集体经济增收难题,构建集种养、加工、文旅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打造尖草坪区特色产业亮丽风景线。
温室大棚内,水流潺潺,虾影跃动。呼延村的这池“碧水”不仅孕育着鲜美的“淡水虾王”,更承载着农业转型、乡村振兴的鲜活希望。
太原日报 记者 刘志刚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