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0:18:00
常金光
作为民营经济大市,佛山正以建设中央法务区为契机,探索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新路径。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通过法律数字化能力的提升,为本土产业注入发展动能,是其中的重要命题。笔者认为,佛山中央法务区可聚焦法律服务的智能化、标准化与生态化,将数字化技术深度嵌入企业合规、争议解决与风险防控的全链条,以此降低企业法律成本、提升区域法治竞争力,最终推动佛山向“法治化营商标杆”跃升。
中央法务区的核心价值在于整合分散的法律资源,形成协同高效的“法律生态圈”。对佛山而言,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对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保护等有迫切需求。中央法务区通过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集成合同智能审查、合规咨询、快速仲裁等功能,企业可低成本获取专业服务。
在企业经营中,合同是核心工具之一,但中小民营企业常因合同管理不规范而面临风险。佛山中央法务区可推动合同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将其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防控”。为此,佛山中央法务区可设立“企业合同服务中心”,提供合同范本库(如法天使—中国合同库)、合同智能生成和审查工具,帮助企业低成本实现合同智能化与标准化;设立“法律合规诊所”,由律师和法务专家驻场,针对供应链、劳动用工等高频场景提供定制化合同解决方案;推动“行业联合合规计划”,例如针对陶瓷、家电等佛山优势产业,联合协会制定行业专属合同范本和交易规则,减少纠纷。
这些服务都离不开数字化的加持。因此,建议佛山中央法务区与法律科技平台开展合作,将合同数字化能力嵌入企业日常经营,让“写好一份合同”成为佛山企业的基础竞争力。
同时,当前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地重构着法律行业。佛山中央法务区需主动拥抱技术红利,探索“人机协同”新生态。例如,搭建“AI法律助手”平台,集成合同智能生成、条款风险扫描、类案结果预测等功能,为企业提供7×24小时自助服务;建设“法律数据中台”:归集企业涉法数据(如合同履约、诉讼记录),通过AI分析区域法律风险热点,向政府和企业输出预警报告;探索“人机协同服务模式”:例如AI初步处理批量合同审查,律师聚焦复杂争议;或利用AI自动生成法律文书初稿,提升效率。
为确保技术应用的合规性,中央法务区可设立“法律科技实验室”,联合AI企业与律所共建伦理规范,防范数据滥用与算法偏见。
人工智能已在深度接入法律界,行业的变革是日新月异的,因此,佛山中央法务区需紧盯三大趋势:其一,泛法务化:法律需求从诉讼后置向业务前置转移,企业更关注合规预防(如数据安全、跨境投资)。中央法务区可设立跨境法律服务中心,提供国际合规认证、海外合同适配等服务。
其二,在线争议解决(ODR),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已试点线上调解、仲裁平台,佛山可依托制造业供应链场景,打造“佛山ODR”平台,用技术缩短纠纷处理周期。
其三,法律产品化,法律行业正在将服务拆解为标准产品(如合同模板包、合规清单),通过订阅制降低中小企业获取门槛。佛山中央法务区可联合律所推出“法治赋能套餐”,与企业服务平台对接。
此外,ESG(环境、社会、治理)相关合规需求激增,佛山可结合本地产业特点,率先探索,抢占行业标准话语权。
法律数字化能力已成为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佛山中央法务区的建设,不仅是法律资源的物理集聚,更应成为技术驱动下的法治创新试验田。通过智能化工具普及、数据能力构建与生态协同,佛山有望打造“法治赋能产业”的范本,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作者系法天使—中国合同库创始人)
本期统筹:罗湛贤